曾经,开沙县小吃店,就意味着“起早贪黑”的生活,这让不少新生代沙县人望而生畏。然而,记者近日走访福建省沙县小吃产业园时发现,随着近两年来中央厨房模式的推广应用,沙县小吃“高强度、薄利润”的经营模式正悄然发生变化。
洗菜、和面、包馅、速冻……在沙县小吃产业园的新沙一品公司里,通过一条自动化生产流水线,各类食材快速“变”成了一个个精致的柳叶蒸饺。“一天能生产10吨饺子,只需要16个工人操作,过去手工包这么多饺子要200人。”新沙一品公司行政负责人郎志铭说。
1元进店,2元吃饱。20世纪90年代,沙县小吃以薄利多销起家,大部分业主每天凌晨一两点才休息,清晨五六点就起床,包饺子、炒菜、捞面、炖罐、洗碗、送餐样样自己做,忙到深夜结账时,要数近千张毛票,“经常数毛票数到睡着”。开一家沙县小吃店有多辛苦?曾做了5年沙县小吃的姑娘罗海音回忆,作为沙县小吃的代表产品,一个柳叶蒸饺两面要捏14个褶,最多时她一天要包14个小时近百斤面,“最后实在太困了,边包边打瞌睡。”
在过去的20多年里,沙县人凭借这种吃苦劲儿,把6万多家小吃门店开到了全国各地甚至海外,创造了年产值超100亿元的“国民小吃”品牌。
“乡亲们富了,但不少人身体也累垮了,有的甚至倒在了灶台上。不少年轻人不愿意再受这种苦。”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鑫说。
转型升级,势在必行。近年来,沙县加快推广以标准化、连锁化为重点的小吃产业改革,目前在全国已布局近3000家加盟连锁店。其中一项重要举措,就是按照中央厨房模式,组织小吃原辅材料的统一生产与配送,诸如蒸饺、花生酱等半成品,每天源源不断地从沙县送往全国门店。
“原来小吃业主每天一睁眼,就要花数小时买菜、加工、备料,占用了大量精力。如今已经有约50%的产品可以使用半成品加工,能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操作时间。”张鑫说。
除了统一配送外,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沙县小吃,开始向统一管理、统一装修、统一产品的现代经营模式迈进,不仅确保了品质稳定和食品安全,也将逐步改变人们对沙县小吃粗制滥造的刻板印象。
“转型后的标准化门店,不仅干净整洁,还有空调、电视、WiFi,用餐环境和体验都大大提升。业主劳动强度更小了,但客流量、营业额反而大幅提升。”沙县小吃集团福州子公司负责人吴永强高兴地说。
“要让老百姓多赚钱,也要保护他们的健康,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是沙县小吃适应时代变化的必由之路。”沙县县委书记杨兴忠说,“随着越来越多的原辅材料配送上门,经营门店比父辈们轻松了不少,更多年轻人愿意传承沙县小吃生意。” 记者 项开来、林超
-
1减少自助餐浪费别忘管好后厨 通过少量多次的方式来准备食物
-
2六成白领遭遇过职场PUA 关系落差忽视平等
-
32020年5月1日新规将实施 加大违法行为惩戒力度
-
4退役军人待遇最新政策目录清单 待遇政策越来越完善
-
5从走街串巷回收废品到进入社区分拣垃圾 走近垃圾分类指导员的日常
-
6韩国520所学校停课 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聚会
-
7中国民航稳健恢复 8月国内航空客运共完成4535.1万人次
-
82020年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.6% 增速较7月份加快0.8个百分点
-
9蘑菇街回应裁员 优化掉部分非强相关业务
-
10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河北固安设置跨省城市航站楼 直线距离约10公里